高速DIC技术用于大型结构振动台试验位移测量与可靠性验证

发布日期:2025-09-01

测试背景

在进行大型模型(如桥梁缩尺模型、建筑结构、机械平台等)的振动台试验时,准确、全面地获取结构在动态载荷下的位移响应,是评估其抗震性能、验证计算模型的关键。传统振动台试验受限于传感器布置与测量数据,难以捕捉结构在强震下的全场动态变形。

大型结构振动台试验的必要性

1、不可替代性:真实地震无法复现,振动台是唯一能精准控制地震波输入、模拟结构动力响应的实验平台;

2、高阶振动捕捉:高速DIC技术可捕捉大型结构在高阶振动下的全场位移分布,高阶振型演变规律;

3、安全预警需求:量化振动模态切换时的应变集中区域,捕捉结构裂缝萌生、局部屈曲等非线性行为。

本项目针对某大型结构(底座3m、高约7m),在六自由度振动台上模拟地震作用,引入新拓三维XTDIC-SPARK三维高速测量系统,高速数字图像相关技术(DIC)实现非接触式位移场高精度动态捕捉。底座位置处布有接触式位移计,对比两种测量方法测试结果,验证高速DIC测量技术的可靠性。

高速DIC测量系统用于大型结构振动台试验位移测量

测试目标

全域测量:获取模型关键区域(支撑底座)的三维位移场与应变场

动态特性:识别结构在破坏性振动中的工作振型与变形模式

验证可靠性:与接触式位移计结果交叉对比,量化高速DIC测量精度,建立可靠性标准。

传统位移计 vs 高速DIC技术对比

挑战:大型结构振动台试验位移测量的瓶颈

在进行大型模型的振动台试验时,传统接触式位移测量方法(如拉绳式位移计、LVDT)存在显著局限:

传统位移计 vs 高速DIC技术对比

测试过程与具体步骤

技术实施要点与过程

编码点布设: 在试验模型支座固定框架布置编码点,便于系统识别并精确定位其空间坐标。

双高速相机布局: 将高速相机架设于振动台正前方,确保完整覆盖整个试验模型和高频振动的捕捉能力。

同步触发: DIC系统与振动台控制系统、接触式位移传感系统,实现精确时域信号同步触发,确保数据时间轴一致。

高速动态拍摄: 振动台按照预设地震波进行模拟地震振动。高速相机在试验过程中连续高速采集模型表面图像序列。

高速DIC技术用于大型结构振动台试验-编码点布设

高速dic测量系统测试结果

为验证高速DIC测量技术的可靠性,选取了底座、主梁、横梁几个关键位置,将高速DIC提取的关键点位移时程数据与现场安装的LVDT在同一位置的测量结果进行详尽比对。

比对指标:

  • 数据曲线吻合度(包括峰值、相位、波形特征)。
  • 关键位移峰值差值的绝对值和相对误差。
  • 相关性分析(Pearson相关系数等)。

高度一致的时程曲线: 高速DIC编码点测量的位移时程曲线,与对应的LVDT曲线在波形、相位上展现出极高的同步性与相似性(见下方典型曲线图)。

高速DIC技术用于大型结构振动台试验-位移计测量结果高速DIC技术用于大型结构振动台试验-位移计测量结果



位移计测量值

高速DIC技术用于大型结构振动台试验-位移测量结果


高速DIC测量系统测量值-(329-349)差值

振动台试验价值

  • 振动台试验通过模拟真实荷载(如地震波)作用于缩尺或全尺寸的结构模型,评估其抗震性能、动力稳定性及破坏模式。
  • 直接反映结构在动态荷载下的非线性行为,弥补了数值模拟(如有限元分析)的不足。
  • 检验抗震设计,新型结构体系的可靠性,预测结构损伤程度,为结构加固和修复提供依据。
  • 高速DIC技术,可捕捉完整的空间三维动态信息,解决了大型、复杂结构在剧烈振动下全域位移测量的核心难题。